第252章 法统之争(1 / 2)

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379 字 5天前

高义欢交代了编书的事情,又让陈汇廷再接再厉,继续对自生铳进行改进,降低成本,尽快实现量产。

这个自生铳,距离量产还很远,不过高义欢终于看到了实物,心里还是比较高兴。

此时受到工艺和材料的限制,他想在短时间内,用自生铳来作战,估计不太可能,但东西既然造了出来,便迟早有用上的一天。

看完自生铳,高义欢又与众人来到火药作坊。

铁、火药、粮食,这三样东西,是极为重要的战备之物。

粮食是基础,关系吃饭的问题,有粮便心中不慌,铁和火药则是打仗的工具,有了他们,才有同清军对抗的底气。

眼下高义欢粮食勉强自作,铁矿也从李岩那里讨要过来,年初时,就已经发了三千人过去开采,铁矿的储备,会逐渐好转。

这样一来,剩下的问题,就是火药了。

高义欢的队伍中,火器的比例比较高,没有火药,那火铳便如同烧火棍一般。

为了储备火药,高义欢早早弄了一个火药作坊,有三百余人负责制造火药。

这时高义欢站在工坊外,看着雇工忙碌着,问身边工坊的负责人道:“现在一月能产多少药子?”

火药作坊是由一个五十余岁的老秀才管理,他拱手道:“回禀将军,现今工坊一月能生产的火药五百斤。”

高义欢听后,神情一沉,“产量为何没有提高,一个月怎么还是这么少?”

这点火药,打几炮就完了,根本不够军队使用。

老秀才有点惶恐道:“回禀将军,产量提不上来,主要还是老问题。工坊内缺乏原料,特别是硫磺。如果要提升产量,此事还得麻烦将军解决~”

火药作坊建立之初,工坊就向他汇报过原料缺乏的问题。

火药的配方很简单,就是硝石,硫磺,木炭几种。

其中木炭的来源总是不愁的,关键还是缺少硝石和硫磺。

古代有个俗语:“熬硝千日,不抵将军一炮”,很能反应熬硝的艰辛。

明朝的硝石,主要来自云贵和西北,另一个来源,就是民间的土法制硝。

如百姓的老房子、还有厕所旁边的浮土,都会结出盐状结晶物,用燃烧的木炭戳一下会“哧哧”冒火星,把这些晶状物刮下来,再精制提纯一下就得到了火硝。

工坊的硝石,主要就是来自土法制硝。

前不久,高义欢让工匠拿出办法,暂时解决了硝石的问题,不想硫磺又告急了。

硫磺在火药中成分虽然不大,但是却起到一种粘合剂的作用。

大明的硫磺,主要是从日本进口,而高义欢之前的硫磺,则是从南直走私获得,不过自从他打南直,灭了刘良佐后,明朝对这种战略物资,控制就严格起来,连马员外都很难搞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