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三章(2 / 2)

大明1617 淡墨青衫 1949 字 4天前

李遇春笑道:“你可不象是一个身家千万的大东主,反象是一个田主。”

常威咬着一截枯草根,笑道:“以前还真的看不出来瀚哥是这么重视粮食。”

李遇春道:“东主不再买田也有些可惜了,不然……”

张瀚道:“不能再买,已经是强压着军卫里的刺头交了田出来,再买下去就是犯众怒了,我早前就说过,天下之大,能人众多,也不一定就是我一个人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。有我们这几十万亩带着,附近的大户有样学样,粮食产量总会能上来。再说……我有另外的打算,土地迟早会有,而且会更多。”

众人一时无语,慢慢体会着张瀚语话里的意思。

张瀚又向田季堂道:“现在库存的存粮有多少?”

田季堂道:“天成卫城,新平堡,李庄,咱们现在一共有三个大仓储库区,库房有一千六百七十九间,存储粮食一百二十万石,每月向北方运送六万石,李二柜的人每月能收进这个数字,现在的储存已经是饱合,要想达到东主说的正常储存三百万石,仓储区还得扩大一倍。”

“慢慢来……”张瀚脸上露出笑容道:“两到三年达到我说的目标就好。”

李遇春吐了口唾沫,一脸厌恶的道:“现在咱们的车辆越造越多,越造越好,若不是沿途那么多税卡,咱们已经可以到河南那边收,关中也行,一年百万石准定能收到。”

张瀚道:“人家说欲张文事必得有武备,咱们的商团兵能到哪儿,哪儿就能有顺畅的车队,到不了的地方,只能看别人的脸色,二柜说这事不必急,过几年再看。”

李遇春点点头,不过对这事并没有太大的信心。

河南的问题是和山西这边不同,山西晋北大同这里是军镇,地方的士绅势力不强,另外就是亲藩也不是很多,不少县城和州城都没有封藩亲王或郡王,河南那里,随便一个小城就有个郡王,亲王更是有周王唐王福王伊王汝王,虽然有的亲王国除,但郡王仍存,河南亲郡王有好几十个,加上士绅力量也很强,要不说河南的土地和丁口是山西的好几倍,上交的赋税却是与山西差不多,大量的土地都被亲藩和士绅瓜分了,哪有钱粮再上交国库?

地方上也是税卡林立,现在和裕升的车队只能到河南边境地方收粮,不敢深入,要是深入其境内,费用要上去好几倍,甚至会有更大的麻烦。

那些亲藩勋贵可是什么也不怕,只要不造反,他们做什么也不会有人管。

……

转眼就到新年。

这几年来,居住在天成卫,镇虏卫,阳和东路,包括新平堡,桦门堡等诸堡,还有灵丘一带的居民,明显感觉自己的日子好过了。

天时一年比一年不好,但手头的收入反而在增加,各地的粮商收粮的价格很高,打短工和长工的地方很多,工钱也多,各地的商会把持下的商行对用工都有一定之规,并不瞎搞胡来,加上李庄要用的工实在太多,不管是给张瀚当佃农,还是去帮工,甚至当商团兵,都是一条很不错的出路。

张瀚在巡行归来之后,又在卫城和阳和卫之间走了一趟,感受到各处都很热闹,但到了阳和附近时,境况就是截然不同。

四处村落冷清,人烟稀少,人们都在家里不怎么出门,快过年了,还有差役在催逼没有缴清赋税的人家交税,到了集镇上,也是很少有办年货的人,多半的人脸上都有愁苦之色。

这么一冷一热的极端情形,就是造成了天成卫和李庄附近,涌入了大量的流民和正经的乞丐。

“今天又来五百多户,三千七百多人。”孙敬亭急吼吼的跑进来,对张瀚道:“前前后后,卫城,李庄,已经来了一万八千多流民,多半是从晋南过来,大同等地也来了一些,但并不多。”

张瀚不动声色的道:“今年的灾情果然严重啊。”

天启二年,然后是天启四年到五年,两次大灾都确实十分严重,辽东和蒙古,九边,河南,这些地方都是受灾最重,灾害一直到崇祯年间也没好转,最终引发了超大规模的北方农民的大起义。

这些都是历史上真真切切记下来的事,张瀚听着孙敬亭说话时,也感受着一种既知历史走向,又真真切切感受着它在发生的似真似幻的虚幻感——

多谢大家的打赏和月票,万分感谢。<!-110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