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是长安城内生出了留言,说是乡试中有人作弊,主考官中有人泄题,这留言没有任何的证据,但百姓们心中八卦是天生的,所以,这个不切实际的留言满眼的很快。
大多数人是不信的,因为他们相信蔡邕的品格,但是,当一个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撞死在了蔡邕的门前,留言似乎得到了证实,留言的兴致也就变了。
在战场上,死一个人微不足道,但在这太平的长安,每一个人的生死都可能令这长安很不太平。
比如这书生,人们记不住他的名字,但却因为他的死,掀起了整个长安动乱。
大多数的文人,总是相轻的,总是自负的,他们根本就不相信,也不愿意相信别人的文章会比自己的好,特别是那些落榜者,他的心中的怨言积蓄日久,只是找不到机会说出来而已,而现在,这个机会就在眼前。于是乎,大批大批的应试者走上街头,做到了蔡邕的府门前,坐到了吏部的大门口,甚至,坐到了建章宫的台阶上。
很显然,这是一个阴谋,遍观整个朝堂,基本上没有一个人相信蔡邕会作弊,会泄题。
但是,他们相信没有用,百姓们不相信,那些落榜者们不相信。
对科举制,大家都是赞同的,也都愿意为这项制度保驾护航,于是,当出了这档子事情之后,大家罕见的不计前嫌,配合无间的应对这场危机。
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,解释就是掩饰,掩饰的就是事实的真相,还别说,这话说的很有道理,最起码百姓们愿意相信这句话的真实性,于是,这件莫须有的事情经过朝堂百官们的推波助澜,愈发的像是真事了。
在这样的局势下,蔡邕虽问心无愧,但外界巨大的压力仍是压的这老头喘不过气来,没几日就病倒了,蔡琰心急如焚的跑回家照料,并且埋怨吕春想不出办法还蔡邕清白。
吕春也很无奈,这几日也同样的焦头烂额,面对这样的流言蜚语,似乎再多的辩解也无济于事,能怎么做呢,这些流言蜚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,而也正因为没有证据,所以无从反驳,吕春抓过几个闹的凶的,问他们要证据,听听人家怎么说的“证据?什么证据?众所周知的事情还要什么证据?上个月明明是下雨了,难道你还能让我们去给你找上个月下过雨的证据吗?”
听听,这回答多么的具有辩证性且无懈可击。
。